第633章:这样很好
刘彦就是拿世家当后世的集团公司看待,就是还带着一些帝王心术也就是了。
世家可以存在,但不能在国内胡搞瞎搞,可以向外去自主开拓,国家的力量可以在后面成为后盾,世家开拓之后该是属于国家的那一份不能缺少,双方成为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对国家和世家都有利。
不但是世家,有能力的个人想要外出开拓刘彦也无比欢迎,他打从心里希望在自己这一代培养出国民向外开拓的精神,为此哪怕是担上可能政权被颠覆的风险都在所不惜。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开拓精神,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能够生存下去绝对是侥幸,地球上有着无数个民族,为了生存空间产生的竞争从未停止过。
华夏苗裔失去开拓精神之后领土的基本盘再也没有扩展,一代又一代和一次又一次地走入朝代更替而民族没有消亡,可以说在地球上属于特例,其余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无一不是消亡掉。所以说,华夏苗裔能够传承数千年,那真的是不知道烧了多少支高香……,好吧,其实是儒家的功劳(没胡扯)。
本来可以在占据优势的时候不断扩张,却因为朝代循环而窝在祖先打下来的地盘上,后世不知道多少人为之叹息,刘彦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觉得自己能够穿越,又有那么逆天的系统,建立的国家能不能千秋万载不取决于自己,但是竭尽所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就真的是责无旁贷。
刘彦从未掩饰过自己的态度,就是因为时代思想代沟的关系很少人能懂,以至于世家代言人对刘彦一方面不断清洗世家又一方面放纵世家,纳闷之中又觉得非常矛盾。
桑虞看出刘彦对世家在框架内的放纵,是刘彦开放印度支那之后。他有了发现就一直想要将更多的人清出局,毕竟利益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分自己就少一份,比较可惜的是并没有得逞。
北方系能够去参与印度支那的盛宴,可是插手的力度被控制在一个限度之下,桑虞当时就很想和吕议、桓温、谢安、庾翼好好沟通一下,比如将另外一些家族清出局的事情,后面却是按捺了下来。
在桑虞看来,早就有交情的那些人远比另外一些人更能成为可以沟通的盟友,有交情的那些利益集团壮大起来,总要比那些战败者的集团壮大更好。他却是又担心那些准盟友壮大之后会挑战自己这个集团,才是放弃的理由。
作为三公之一,一件事情有了开头就不能没有理由地不了了之,桑虞只好逮着那批战败者咬,可也仅是一些语言上的攻击,还真没有做出实际的打压举动。他跟着刘彦一块回到邺城之后,会议上本来是要趁机会开诚布公一下,与在场的人达成战略同盟什么的,没想到的是竟然没人察觉到刘彦的用意,对他来讲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呀。
会议的话题重新转到了可能会发生干旱的事情上,可是大家好像心思都不在这里,谈是在谈,发言的时候却没讲两句。
“既然如此……”田朔是职责所在,见没有拿出什么有效方略,大家好像也都有些精神恍惚,就说:“且再集思广益,后日大朝会之后再聚首相谈?”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不,是哪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程度,各国对大面积干旱都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办法,那得是事先就做好相关工程,又是眼光长远提前蓄水啥的,绝对没有什么临时抱佛脚。所以该谈的不是防止干旱,是知道会发生干旱之后的该怎么赈灾。
桑虞后面根本就没有发言,他是御使大夫,律法机构改革之后就等于是首席大法官还是各院之首,地位怎么看都无比超然,不管是军政还是民政想发言就能说,不想发言谁也怪不上,就率先站起来整理衣冠迈步走出。
室内的人也是各自在整理衣冠,桑虞第一个走出去之后,蔡优是快步追上去,后面的庾翼迟疑了一下也是追过去。
“子深。”蔡优很快就追上桑虞,也不顾走廊上有值班的甲士,就迫不及待地问:“方才子深言及开拓之事,可是有未尽之言?”
桑虞满是困惑地说:“有吗?”
能够混上一国高官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蔡优以前要是没有往那个方向想,会议上桑虞都说了那么多,怎么也该有了一些猜测。他被桑虞的反问堵得有些胸闷,侧站的方位眼角余光捕捉到庾翼的身影,自以为明白了什么,也就“呵呵”笑了几声,行礼不再谈开拓的事,是与桑虞闲扯起来。
庾翼本来是要走过去,他同样是因为桑虞的一些话得到启发,只是很多事情并不确定,追上来是有心与桑虞好好交流一下,看到前面两人远远对自己行礼,回礼的同时听到是在闲扯,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停下脚步。
后面室内的人都是出来,田朔与崔悦并肩而西在谈干旱的事,其余的人也是边走边交谈,庾翼也就继续迈步向前。
现如今汉国中枢三公九卿的南方系也就吕议和庾翼,至于桓温、谢安、袁乔等一些人是军方系统。
中枢只有两个南方系,廷尉对军政和民政都插不上手,典客是属于什么都能插手又什么都没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军方倒是有桓温成为征南将军,再来就是谢安这个征西中郎将,袁乔也有了行军长史的身份,问题是份量最大的桓温一直在自绝于南方系,导致军方中的南方系也成不了气候。
【灭燕之战何时结束?】庾翼不是关注灭燕之战怎么样,他想的是:【丞相何时能够回来主持大局?】
纪昌当然也是北方人,可他并没有聚拢世家作为自己的羽翼,不管是办事还是眼光都是着眼全国,他在中枢虽然没有偏向于南方系,可不偏不倚就是对南方系最大的支持。
庾氏传承久远,羽翼还在东晋小朝廷当了很多年的官,小朝廷之 前的格局就是各世家互相角逐,什么事情都会争一争斗一斗,拥有敏感的神经才能生存下来。他所在的家族是在世家竞争中被踢出局,可那是因为庾冰病逝,不是他有多么无能。
庾翼原先就奇怪刘彦怎么允许各家去印度支那撒欢,甚至连一些小朝廷的残余武装都视而不见,会议上听桑虞的一番言论就有了迷糊灌顶的顿悟,之所以追桑虞只不过是想要进行更深入地交流。
【各家到林邑与扶南是王上有意放纵,是好事还是坏事?】庾翼怎么都觉得包括王氏等一些战败一方的群体都是隐患,就怕什么时候将所有家族牵连进去:【桑虞心思深沉,其余各人不落井下石已是极限,绝无可能出事后相助……】
庾翼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竟然来到后宫的宫门外,停在宫门之外的十来步远,看着宽大的宫门出神发愣。
也就是汉国的各项礼仪还没有健全才会发生庾翼这种出神走到后宫大门的事,要是礼仪健全不管官职大小宫城就不是能随便散步的地方。他回过神来转身要走,却是听到宫门在“咿呀”声中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石走了出来,后面却是羽林军打头,再后面干脆就是禁卫军,连忙退到路边。
羽林军是在今年的春季中旬来到邺城,由于禁卫军全数出战也就代替驻守宫城。当时的刘彦并不在邺城,连带王后以及众妃也不在这里。等待刘彦到了邺城,新的禁卫军被“召唤”出来,后宫不再由羽林军拱卫,是重新交给了禁卫军。
那些事情庾翼都知道,发现羽林军从后宫出来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刘彦肯定是要出宫城,再看羽林军带着不少围猎相关的工具,显然就是要到林苑去打猎。
果然,羽林军打头,禁卫军之后就是王辇,还有着许多的车驾。
“庾卿?”刘彦是得到汇报才知道庾翼在路边,让王辇停下来招呼:“可是有事?”
“……”庾翼不能说自己是走神无意间来到这里,好歹是世家之主,那么多年的官也没有白当,就行礼说道:“臣忧心中原旱灾,特来请示王上。”
刘彦就邀请庾翼上了王辇,队伍才算重新动了起来。
现如今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刘彦对歌舞什么的也就那样,出去围猎只是觉得有些闷想要散散心。临时要出去散散心,一出后宫就被庾翼给堵了,后面得知消息的人,觉得自己份量足够的也相续过来,结果王辇刚出宫城刘彦就看到一群大臣携家带口等着。
路上庾翼没有去谈防止旱灾的事情,是以一个了解南方的臣子身份,向刘彦介绍南方哪些地方的开发程度,未来可以向中原输送多少粮食。因为入侵印度支那是庾氏首倡,他少不得是该承诺未来几年那些家族会给国家弄到多少粮食。谈印度支那,是他深思熟虑给添加进去,算是在给南方各家族的安全找份保险。
桑虞是前来宫城门外的人之一,不但他来了,妻子以及嫡系子嗣也都带了过来,他后面被刘彦招上王辇,一看该在的竟然都在,不该在的崔幸也在。
崔幸就是崔婉的生父,也就是国朝的国丈。要是在先汉的时代,国丈至少就是一个侯爵,到了某个时期大将军也成了外戚一族必定会当的官。不过嘛,刘彦建立的汉国非军功不得封侯,崔幸只有一个国丈的身份,既没有侯爵也没有官职。
也幸亏是王辇足够大,容纳下十多人还不显得拥挤,此时的话题是发生旱灾之后的赈灾措施。
庾翼是代表自己那一系大包大揽一部分赈灾用的粮食,不算是国朝该有的粮税,只能算是国家发生灾害时的捐赠。
国家发生灾害,又或者是国家要向外用兵,国内各大家族向朝廷捐献财帛和粮食在先汉是旧例,开这个头的人就是刘彻,后面才成为惯例,但也只是在西汉,到了刘秀再建东汉之后就没这事了。
刘彻那么干,是和匈奴打得太凶了,文景二帝的积蓄给耗费光了,搞盐铁专治也是撑不住军费,后面更是搞了卖爵,着实没办法只能是向诸侯国伸手,诸侯国伸完手就该轮到勋贵,后面更是干脆让百姓义捐。所谓的“穷兵黩武”风头就是这么来的,自然还有西汉全国的户口减半(大部分其实是逃亡,不是死于战争)。
现如今的汉国也搞过捐献,就是上一次要彻底击败石羯赵国缺少粮食,由纪昌带头捐献的事,算是将西汉的“传统”给延续了下来。
这一次庾翼“带节奏”,是他临时的灵机一动,想的是刘彦将印度支那搞成了各家族撒欢的乐园,怎么也得回馈一波,证明刘彦没有养出一帮白眼狼出来。
刘彦倒是没有想的那么复杂,对庾翼的“带节奏”是一种欣慰的态度,后面各个人等也是一波捐献,他就不能不多想了。
“唔?”刘彦听到桑虞谈起灭燕之战,起先还在奇怪桑虞什么时候对军事突然感兴趣,后面听到曲沃等各族就立刻明了:“燕地之北,确实还有大片平原,那里土地为黑,极为肥沃。”
东北平原是华夏的四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华夏最大的平原,其余的三个大平原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
因为历朝历代没有突破燕地进入东北平原的关系,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其实都是先后得到开发,比如先秦之所以能横扫八方六合就是仰仗关中平原的粮食,东晋小朝廷不缺粮食是仰仗长江中下游平原,先秦齐国称霸是仰仗华北平原的粮食产出。
那些先后经过开发的平原,有些是地质在长年累月的耕种中耗费太大的土力,有些则是灌溉系统被战火全面破坏,不管怎么说土质肯定是比不上“处女地”的东北平原。
刘彦那一刻其实是乐了,本来就有心推动民间自主进入东北平原,还没有行动起来却发现众人的目光已经瞄过去。 展开全部内容
世家可以存在,但不能在国内胡搞瞎搞,可以向外去自主开拓,国家的力量可以在后面成为后盾,世家开拓之后该是属于国家的那一份不能缺少,双方成为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对国家和世家都有利。
不但是世家,有能力的个人想要外出开拓刘彦也无比欢迎,他打从心里希望在自己这一代培养出国民向外开拓的精神,为此哪怕是担上可能政权被颠覆的风险都在所不惜。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开拓精神,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能够生存下去绝对是侥幸,地球上有着无数个民族,为了生存空间产生的竞争从未停止过。
华夏苗裔失去开拓精神之后领土的基本盘再也没有扩展,一代又一代和一次又一次地走入朝代更替而民族没有消亡,可以说在地球上属于特例,其余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无一不是消亡掉。所以说,华夏苗裔能够传承数千年,那真的是不知道烧了多少支高香……,好吧,其实是儒家的功劳(没胡扯)。
本来可以在占据优势的时候不断扩张,却因为朝代循环而窝在祖先打下来的地盘上,后世不知道多少人为之叹息,刘彦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觉得自己能够穿越,又有那么逆天的系统,建立的国家能不能千秋万载不取决于自己,但是竭尽所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就真的是责无旁贷。
刘彦从未掩饰过自己的态度,就是因为时代思想代沟的关系很少人能懂,以至于世家代言人对刘彦一方面不断清洗世家又一方面放纵世家,纳闷之中又觉得非常矛盾。
桑虞看出刘彦对世家在框架内的放纵,是刘彦开放印度支那之后。他有了发现就一直想要将更多的人清出局,毕竟利益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分自己就少一份,比较可惜的是并没有得逞。
北方系能够去参与印度支那的盛宴,可是插手的力度被控制在一个限度之下,桑虞当时就很想和吕议、桓温、谢安、庾翼好好沟通一下,比如将另外一些家族清出局的事情,后面却是按捺了下来。
在桑虞看来,早就有交情的那些人远比另外一些人更能成为可以沟通的盟友,有交情的那些利益集团壮大起来,总要比那些战败者的集团壮大更好。他却是又担心那些准盟友壮大之后会挑战自己这个集团,才是放弃的理由。
作为三公之一,一件事情有了开头就不能没有理由地不了了之,桑虞只好逮着那批战败者咬,可也仅是一些语言上的攻击,还真没有做出实际的打压举动。他跟着刘彦一块回到邺城之后,会议上本来是要趁机会开诚布公一下,与在场的人达成战略同盟什么的,没想到的是竟然没人察觉到刘彦的用意,对他来讲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呀。
会议的话题重新转到了可能会发生干旱的事情上,可是大家好像心思都不在这里,谈是在谈,发言的时候却没讲两句。
“既然如此……”田朔是职责所在,见没有拿出什么有效方略,大家好像也都有些精神恍惚,就说:“且再集思广益,后日大朝会之后再聚首相谈?”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不,是哪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程度,各国对大面积干旱都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办法,那得是事先就做好相关工程,又是眼光长远提前蓄水啥的,绝对没有什么临时抱佛脚。所以该谈的不是防止干旱,是知道会发生干旱之后的该怎么赈灾。
桑虞后面根本就没有发言,他是御使大夫,律法机构改革之后就等于是首席大法官还是各院之首,地位怎么看都无比超然,不管是军政还是民政想发言就能说,不想发言谁也怪不上,就率先站起来整理衣冠迈步走出。
室内的人也是各自在整理衣冠,桑虞第一个走出去之后,蔡优是快步追上去,后面的庾翼迟疑了一下也是追过去。
“子深。”蔡优很快就追上桑虞,也不顾走廊上有值班的甲士,就迫不及待地问:“方才子深言及开拓之事,可是有未尽之言?”
桑虞满是困惑地说:“有吗?”
能够混上一国高官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蔡优以前要是没有往那个方向想,会议上桑虞都说了那么多,怎么也该有了一些猜测。他被桑虞的反问堵得有些胸闷,侧站的方位眼角余光捕捉到庾翼的身影,自以为明白了什么,也就“呵呵”笑了几声,行礼不再谈开拓的事,是与桑虞闲扯起来。
庾翼本来是要走过去,他同样是因为桑虞的一些话得到启发,只是很多事情并不确定,追上来是有心与桑虞好好交流一下,看到前面两人远远对自己行礼,回礼的同时听到是在闲扯,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停下脚步。
后面室内的人都是出来,田朔与崔悦并肩而西在谈干旱的事,其余的人也是边走边交谈,庾翼也就继续迈步向前。
现如今汉国中枢三公九卿的南方系也就吕议和庾翼,至于桓温、谢安、袁乔等一些人是军方系统。
中枢只有两个南方系,廷尉对军政和民政都插不上手,典客是属于什么都能插手又什么都没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军方倒是有桓温成为征南将军,再来就是谢安这个征西中郎将,袁乔也有了行军长史的身份,问题是份量最大的桓温一直在自绝于南方系,导致军方中的南方系也成不了气候。
【灭燕之战何时结束?】庾翼不是关注灭燕之战怎么样,他想的是:【丞相何时能够回来主持大局?】
纪昌当然也是北方人,可他并没有聚拢世家作为自己的羽翼,不管是办事还是眼光都是着眼全国,他在中枢虽然没有偏向于南方系,可不偏不倚就是对南方系最大的支持。
庾氏传承久远,羽翼还在东晋小朝廷当了很多年的官,小朝廷之 前的格局就是各世家互相角逐,什么事情都会争一争斗一斗,拥有敏感的神经才能生存下来。他所在的家族是在世家竞争中被踢出局,可那是因为庾冰病逝,不是他有多么无能。
庾翼原先就奇怪刘彦怎么允许各家去印度支那撒欢,甚至连一些小朝廷的残余武装都视而不见,会议上听桑虞的一番言论就有了迷糊灌顶的顿悟,之所以追桑虞只不过是想要进行更深入地交流。
【各家到林邑与扶南是王上有意放纵,是好事还是坏事?】庾翼怎么都觉得包括王氏等一些战败一方的群体都是隐患,就怕什么时候将所有家族牵连进去:【桑虞心思深沉,其余各人不落井下石已是极限,绝无可能出事后相助……】
庾翼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竟然来到后宫的宫门外,停在宫门之外的十来步远,看着宽大的宫门出神发愣。
也就是汉国的各项礼仪还没有健全才会发生庾翼这种出神走到后宫大门的事,要是礼仪健全不管官职大小宫城就不是能随便散步的地方。他回过神来转身要走,却是听到宫门在“咿呀”声中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石走了出来,后面却是羽林军打头,再后面干脆就是禁卫军,连忙退到路边。
羽林军是在今年的春季中旬来到邺城,由于禁卫军全数出战也就代替驻守宫城。当时的刘彦并不在邺城,连带王后以及众妃也不在这里。等待刘彦到了邺城,新的禁卫军被“召唤”出来,后宫不再由羽林军拱卫,是重新交给了禁卫军。
那些事情庾翼都知道,发现羽林军从后宫出来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刘彦肯定是要出宫城,再看羽林军带着不少围猎相关的工具,显然就是要到林苑去打猎。
果然,羽林军打头,禁卫军之后就是王辇,还有着许多的车驾。
“庾卿?”刘彦是得到汇报才知道庾翼在路边,让王辇停下来招呼:“可是有事?”
“……”庾翼不能说自己是走神无意间来到这里,好歹是世家之主,那么多年的官也没有白当,就行礼说道:“臣忧心中原旱灾,特来请示王上。”
刘彦就邀请庾翼上了王辇,队伍才算重新动了起来。
现如今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刘彦对歌舞什么的也就那样,出去围猎只是觉得有些闷想要散散心。临时要出去散散心,一出后宫就被庾翼给堵了,后面得知消息的人,觉得自己份量足够的也相续过来,结果王辇刚出宫城刘彦就看到一群大臣携家带口等着。
路上庾翼没有去谈防止旱灾的事情,是以一个了解南方的臣子身份,向刘彦介绍南方哪些地方的开发程度,未来可以向中原输送多少粮食。因为入侵印度支那是庾氏首倡,他少不得是该承诺未来几年那些家族会给国家弄到多少粮食。谈印度支那,是他深思熟虑给添加进去,算是在给南方各家族的安全找份保险。
桑虞是前来宫城门外的人之一,不但他来了,妻子以及嫡系子嗣也都带了过来,他后面被刘彦招上王辇,一看该在的竟然都在,不该在的崔幸也在。
崔幸就是崔婉的生父,也就是国朝的国丈。要是在先汉的时代,国丈至少就是一个侯爵,到了某个时期大将军也成了外戚一族必定会当的官。不过嘛,刘彦建立的汉国非军功不得封侯,崔幸只有一个国丈的身份,既没有侯爵也没有官职。
也幸亏是王辇足够大,容纳下十多人还不显得拥挤,此时的话题是发生旱灾之后的赈灾措施。
庾翼是代表自己那一系大包大揽一部分赈灾用的粮食,不算是国朝该有的粮税,只能算是国家发生灾害时的捐赠。
国家发生灾害,又或者是国家要向外用兵,国内各大家族向朝廷捐献财帛和粮食在先汉是旧例,开这个头的人就是刘彻,后面才成为惯例,但也只是在西汉,到了刘秀再建东汉之后就没这事了。
刘彻那么干,是和匈奴打得太凶了,文景二帝的积蓄给耗费光了,搞盐铁专治也是撑不住军费,后面更是搞了卖爵,着实没办法只能是向诸侯国伸手,诸侯国伸完手就该轮到勋贵,后面更是干脆让百姓义捐。所谓的“穷兵黩武”风头就是这么来的,自然还有西汉全国的户口减半(大部分其实是逃亡,不是死于战争)。
现如今的汉国也搞过捐献,就是上一次要彻底击败石羯赵国缺少粮食,由纪昌带头捐献的事,算是将西汉的“传统”给延续了下来。
这一次庾翼“带节奏”,是他临时的灵机一动,想的是刘彦将印度支那搞成了各家族撒欢的乐园,怎么也得回馈一波,证明刘彦没有养出一帮白眼狼出来。
刘彦倒是没有想的那么复杂,对庾翼的“带节奏”是一种欣慰的态度,后面各个人等也是一波捐献,他就不能不多想了。
“唔?”刘彦听到桑虞谈起灭燕之战,起先还在奇怪桑虞什么时候对军事突然感兴趣,后面听到曲沃等各族就立刻明了:“燕地之北,确实还有大片平原,那里土地为黑,极为肥沃。”
东北平原是华夏的四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华夏最大的平原,其余的三个大平原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
因为历朝历代没有突破燕地进入东北平原的关系,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其实都是先后得到开发,比如先秦之所以能横扫八方六合就是仰仗关中平原的粮食,东晋小朝廷不缺粮食是仰仗长江中下游平原,先秦齐国称霸是仰仗华北平原的粮食产出。
那些先后经过开发的平原,有些是地质在长年累月的耕种中耗费太大的土力,有些则是灌溉系统被战火全面破坏,不管怎么说土质肯定是比不上“处女地”的东北平原。
刘彦那一刻其实是乐了,本来就有心推动民间自主进入东北平原,还没有行动起来却发现众人的目光已经瞄过去。 展开全部内容